曾克林为抢占东北立下奇功,为何职务却高开低走,仅为开国少将?
1945年8月27日的夜色笼住秦皇岛,向东北奔驰的列车在山海关外暂时喘气。车厢里,身着旧军装的曾克林正展开地图,他要把仅有四千余人的部队直接送进锦州、沈阳——那是刚刚真空的战略要地。谁也没想到,这一跃会让东北的棋盘彻底改写。
1945年8月27日的夜色笼住秦皇岛,向东北奔驰的列车在山海关外暂时喘气。车厢里,身着旧军装的曾克林正展开地图,他要把仅有四千余人的部队直接送进锦州、沈阳——那是刚刚真空的战略要地。谁也没想到,这一跃会让东北的棋盘彻底改写。
1945年9月的锦州车站,还残留着关东军匆忙撤退后留下的焦糊味。一列闷罐车嘎吱停稳,从车厢跳下来的不是日本士兵,而是一身尘土的冀热辽部队先遣人员。站台上,李运昌翻开作战日记,第一行字写得利落——“必须抢在冬天前拿到枪”。东北这片黑土地对即将展开的较量毫无保留,
1955年授衔,57位上将里,有一个人的军衔让很多老战士不服气,他三次入党,两次被撤职,指挥过最惨烈的战役。
新中国成立后,国务院一些部委,以及一些省级领导班子成员中,不难发现一个现象,一些行政职务是党外人士担任。如水利部部长傅作义,甘肃省省长邓宝珊,交通部部长章伯钧等等。
随着大运动深入,他的处境更加艰难,在看守所度过不少的多少日夜,而且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很大。生活待遇每月不超过12元,一天平均4毛钱。李运昌、伍修权都有过类似会议,每天三四毛钱的生活标准,一开始是不习惯的,吃是为了维持生命。在饭菜里还能吃到不干净的东西,有人故意